日韩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成人亚洲在线学生_国内91视频_亚洲午夜精品_亚洲a级精品_好姑娘西瓜在线观看免费

歷史人物 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市情概覽 > 人物長廊 > 古代、近代人物 > 歷史人物 > 正文

趙文涵

更新時間:2013-01-23 11:16:00點擊次數:10630次

趙文涵(1796~1868)字海門。淶水人。幼承父訓,15歲能默誦十三經。清嘉慶二十年(1815),以詩、古文辭受知于學使吳芳培。道光二年(1822)中舉人,更勤于學,諸子百家之書無不瀏覽,尤嗜《春秋》、《孫子兵法》,且讀博野顏元、蠡縣李塨諸書,愈以敦實致用為務,不喜科舉八股,故屢次會試不第。二十一年(1841),署博野縣訓導,修文廟、整學風,士風為之一振。二十二年(1842),調任鐵嶺訓導。先前御史郝浴流徙奉天(治今遼寧沈陽)20年,倡導教化,但時已相去百余年。文涵到鐵嶺,即拜謁郝浴祠,整飭銀岡書院,召見生徒,以品行、文學相勉勵,設立課程,嚴加考試,文教得以復興,從游之士數十百計。

道光二十七年(1847),學使按試奉天,旗兵因事侮辱生童,士子激憤,擁聚將軍衙署大嘩,幾乎釀變。文涵至,善加疏導,眾生散去,考試如期進行。因母親去世服喪三年后,再游京師,文名益重。咸豐二年(1852),署容城訓導。三年(1853),太平天國將領林鳳祥率北伐軍至畿南,京津震動。文涵建議仿湘、鄂各省動員鄉紳舉辦團練,被采納,一日而集壯丁3000人,親為教練,不數月,容城團練之聲大著。當時太平軍據深州,走獻縣,占獨流,抵天津近郊。容城東之白溝,為京南第一大鎮,距獨流200里,受太平軍威脅,一日數驚。文涵設分局于白溝,聯絡四鄉共得練勇6000人,朝夕操練,風雨無阻。正定鎮總兵雙祿、侍衛王灼駐防白溝,閱其操法,大為嘆服。咸豐四年(1854)正月,太平軍直逼白溝,文涵與知縣楊景彬扎營于白溝東北,會降二三尺深大雪,太平軍偵知有備,于是轉向東南,占據束鹿(今河北辛集)。不久,太平軍欲取保定,直隸總督桂良以高陽為省會之要塞,急需防守,檄景彬署高陽知縣,文涵為學官,辦團練一如容城,數日而成,再阻太平軍北上。以兩次防守之功,保升知縣。同年秋,選為清豐(今屬河南)教諭,到任即受大名道聯捷命籌辦團練,擬防守十策,定籌款章程,練勇3000余名。六年(1856),捻軍攻克河南夏邑,黃河沿岸州縣俱震恐,文涵率兵勇堵截,俘捻軍首領李大賓等數十人。在清豐任上六年,以治團練功最著,加五品官銜。

這期間黃河連年泛濫,淹沒數百里,文涵奉檄察看災情,遍歷村鎮上千、人口30余萬,請帑賑饑,都親自過問。九年(1859),河水泛濫更嚴重,東明(今屬河南)除一墻外,全部淹沒。文涵考古今沿革,建議遷民避災,徙城內百姓千余戶。又興學校,育人才,提倡風雅不輟。咸豐十年(1860),調武邑教諭。并隨團練大臣桑春榮辦團練。文涵已65歲,不愿言兵,遂專心整飭書院,以實學課士,暇時則飲酒賦詩,講經論史。但督兵官吏多欽服,常以書牘咨詢軍事,文涵亦答之不厭。4年后,因病請休。同治七年(1868)十月,逝于家。

文涵重實踐,自道光五年(1825)立日記、瑣言,迄同治六年(1867)共44年,成書44冊。有關捻軍、太平天國的活動,文涵每事則窮極原委,據事直書,可補史乘缺遺。在博野與知縣曾貫之、教諭楊國棟組詩社,互為賓主,輯成《同人唱和集》1帙。著有《毋憚改齋詩集》8卷、《知非子年譜》1卷、《捫虱叢話》1卷、《毋憚改齋文集》1卷。

(編輯:admin)
  • 上一篇:王發桂
  • 下一篇:已經沒有了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商南县| 历史| 新宁县| 上高县| 湟源县| 嘉兴市| 大田县| 元朗区| 佛冈县| 西和县| 九龙城区| 阜阳市| 正宁县| 宜春市| 湄潭县| 怀仁县| 新郑市| 同仁县| 虞城县| 舞钢市| 巫溪县| 常德市| 荥经县| 桃园市| 宣武区| 乐东| 略阳县| 大名县| 手游| 乐至县| 天津市| 秭归县| 神木县| 城固县| 安龙县| 剑河县| 政和县| 晋中市| 黄梅县| 姜堰市| 叶城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