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7月7日,盧溝橋的炮火撕裂長空。年僅25歲的方大曾,作為首位深入前線、向世界揭露“七七事變”真相的戰(zhàn)地記者,以相機為槍,以紙筆為刃,用震撼人心的影像與文字記錄下民族的苦難與抗爭。在發(fā)出《平漢線北段的變化》這篇戰(zhàn)地通訊后不久,1937年9月,他在保定蠡縣采訪途中壯烈失蹤,身影永遠定格在青春年華。他鏡頭下士兵堅毅的臉龐、民眾流離的悲愴,成為那個烽火年代最真實的注腳。
2015年,值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之際,方大曾紀念室在保定市光園(保定市方志館)莊嚴落成。這里珍藏著方大曾唯一存世的行李箱、他拍攝的珍貴戰(zhàn)地照片底片、通訊報道手稿影印件以及采訪證、記者證等重要遺物。這座紀念室,不僅是對一位消失英雄的永恒緬懷,更是一座跨越時空、連接歷史與當下的精神燈塔。2017年12月5日,方大曾紀念室改陳布展重新啟幕;2018年7月7日,方大曾研究中心在保定成立。十年來,它吸引了無數(shù)海內(nèi)外學子、媒體同仁及愛國人士前來瞻仰,感受那份穿越硝煙的赤子之心與職業(yè)擔當。
香港《大公報》報道方大曾紀念文章
2015年,方大曾紀念室在保定市方志館落成時,《大公報》大型紀錄片《一份報紙的抗戰(zhàn)》攝制組,曾到紀念室拍攝素材。2025年6月30日,《大公報》記者張寶峰、宛辰歌到保定方志館再次參訪方大曾紀念室,與方大曾研究中心主任孫進柱進行了長談。7月7日,香港《大公報》深情撰寫的特稿《大公名記方大曾,報道「七七」第一人》,以此向中國抗戰(zhàn)報道的先驅(qū)者、不朽的“盧溝橋現(xiàn)場目擊者”方大曾先生致敬。香港《大公報》在方大曾紀念室落成時,就進行過深入報道;此次特稿,更是飽含深情,回溯歷史,彰顯了兩地媒體共同守護民族記憶、賡續(xù)抗戰(zhàn)精神的使命與擔當。
這篇報道,不僅是為了銘記方大曾這位用生命照亮真相的“無冕之王”,更是為了在新時代喚醒那份對真相的執(zhí)著、對家國的忠誠、對和平的珍視。愿方大曾的精神,如光園不滅的燈火,繼續(xù)照亮后來者前行的道路,激勵我們守護歷史根脈,書寫時代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