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建英
(2016年6月2日 根據錄音整理)
這次地方志工作會議開得很成功,傳達了全國、全省地方志工作會議精神,各縣(市、區)、開發區匯報了工作進展情況,5個縣(市、區)從不同側面做了典型發言。大家交流了工作,探討了體會,將對今后工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。下面,就進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講三點意見。
一、要把地方志作為一項事業來抓
地方志是傳承和彰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,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瑰寶,是文化寶庫。要認識到,一個地方的發展,要留下金山銀山,也要留下綠水青山,更要把文化寶庫這座大山留下。在歷史發展長河中,最能沉淀下來的是文化,最能反映歷史的,也是文化。地方志反映的是一個地方自然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,是記錄歷史、傳承文明,服務當代、有益后世的功德偉業。對當代有激勵作用,對后世有警示作用,也有借鑒意義。用地方志這種方式,記錄下發展的歷史,很重要,不亞于經濟的發展。
從兩漢時期的“地記”算起,地方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。古時歷朝歷代都很重視修志。常言道,縣官有三件政事:斷案、征稅、修志。可見修志有多重要。新中國成立后,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地方志工作,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,方志工作有了飛躍發展。大體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。第一階段,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社科院《加強全國地方志編纂工作領導報告的通知》為標志,全國省、市、縣紛紛建立修志機構,政府主持修志的局面開始形成。各省、市、縣經過10年努力,完成了第一輪地方志編修工作。這一階段可以概括為“一本書”階段。第二個階段,以2006年5月國務院第467號令頒布實施《地方志工作條例》為標志,把地方志工作納入了地方工作全局來抓。地方志從“一本書”發展到了“一項重要工作”。第三階段,以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(2015-2020年)》為標志,地方志已從一項工作上升到了一項事業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2月25日考察首都博物館時強調,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,讓文物說話,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,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。在2014年4月19日召開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時,李克強總理對方志工作專門做出批示,指出:地方志是傳承中華文明、發掘歷史智慧的重要載體,存史、育人、資政,做好編修工作十分重要。可以說,全國已經迎來了地方志事業大發展的春天。
各級黨委、政府務必要充分認識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,把地方志工作納入全市和各縣(市、區)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,把地方志作為一項事業來做,要做到認識、領導、機構、隊伍、經費五到位。首先認識要到位。要宣傳開發這座巨大的文化寶庫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,把它講明白。要宣傳領導,讓領導認識到;要宣傳群眾,讓群眾參與進來。因為方志工作就是記錄大家的事兒,記錄社會發展的歷程。領導要參與,群眾也要參與,這樣方志工作才能做到位。其次領導要到位。今天來的都是各縣的主管領導,每一項工作,領導重視,工作就好開展。各級領導要經常關心地方志工作。第三機構要到位。目前地方志機構,確實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進一步規范,一定要把機構明確下來,最起碼要有專職的人來操這個心。然后,隊伍人員要有,經費要保障。解決了這五個到位問題,就是把地方志當事業來抓了。
這次會后各縣(市、區)、開發區要抓好三件事。一要健全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機構。名譽主任要由縣(市、區)委書記擔任,主任要由縣(市、區)長擔任。二要專題研究一次方志工作。要從健全機構設置、人員力量充實、經費預算保障、推進工作進度等方面,研究幾條可行的加強措施。三要抓緊制定《十三五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》。國家發展規劃已印發,省里規劃馬上就發下來,市和各縣(市、區)都要抓緊編制地方志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,10月底前拿出初稿,年底前輯印下發。總之,各級黨委、政府要使地方志事業在思想上上位,工作上有位。
二、要明確地方志工作目標和任務
從大的目的講,要把地方志建成地情資料中心和地方文化研究開發利用中心。第一個中心是寫,第二個中心是用。也就是說,要寫志,還要用志。地情資料中心是個文化寶庫,內容很寬泛。內容有了,開發利用才有價值。寫好志的關鍵有三點。一要做好資料收集。要做到應有盡收,這是基礎。能作為方志基礎資料的東西,都要收集過來,收集資料要常態化。我去方志館看了看,資料也不是很多,還需要分類。所以我覺得,作為地情資料中心應該是開放的,別人納不進來的,我們都要把它納進來。特別是要留下一些活的東西,如方言土語。在城鎮化的進程中,會把我們的方言土語抹掉的。方言很快就會湮沒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,可能經過幾十年都是普通話了。要把這些語音留下來,這些是活的文化。我一直說要建個聲音博物館,把聲音這個寶貴的文化遺產留下來,這樣方志也就活了,人們才感興趣。二要突出鮮明特色。舊志書的特點十分鮮明,無論是記錄人物也好,記錄歷史也好,記錄產業也好,記錄文化傳承也好,把最有特色的東西留下來。我們說縣域經濟是特色經濟,縣域文化也就是特色文化。有特色才有競爭力,文化有特色才有吸引力。就像安國的藥材,就是安國的特色,把安國的藥材寫好了,志書就有了特色,讀者也就有了興趣。三要拓寬志書領域。我們不應該局限在志書和年鑒這兩個部分,應該把方志館、地情網站、數據庫,都納入進來,范圍要廣一點。要寫部門志、村志、街道志,甚至是產業志。寫志要有典型的人和事兒,要講故事,不能是死板的文字,這樣志書就活起來了。
我市第一輪志書編修工作在全省排名第二,取得了優異成績。近幾年,我市方志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績,編印了《保定人物志》《保定讀本》《保定南下干部紀實》等一批地情讀物,建成了市方志館和地方志網站。要發揚成績,繼往開來,更加有為地做好方志工作,推進全市方志事業蓬勃發展。今年要重點抓好五項工作。
(一)確保《保定市志》2017年底前達到出版水平。自2009年《保定市志》編修工作啟動以來,總體進展不錯。但與省2017年底完成二輪修志任務的要求,我市工作進度明顯慢了。到目前,150多個承編單位中,只有48個部門完成了修改稿,可以送交評審。40個部門正在修改,34個部門只完成了初稿,還有30多個部門沒有拿出成型的初稿。任務相當艱巨,不允許再有絲毫的懈怠,必須跑步沖刺了!要牢牢卡住3個時間節點。一是今年底要完成總纂任務,二是明年8月底前要報省評審,三是明年底要達到出版水平。市政府辦公廳、市方志辦要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和業務指導。要逐單位落實編寫人員,逐單位確定編寫進度時間表(既包括單位初稿和修改稿完成時限,也包括市方志辦審核意見反饋時限),逐單位指導編寫工作,逐單位協調解決編修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。要一月一調度工作,切實加快編修步伐,確保按時圓滿完成任務。
(二)切實加快縣(市、區)志編寫進度。目前只有徐水、清苑、易縣和高陽4個縣的志書出版發行,其它各縣(市、區)都要加快工作進度。通過省終審的淶源、蠡縣和安新,要按照省修改意見盡快定稿,今年底正式出版發行。通過省級評審的涿州、容城、定興、唐縣、高碑店、曲陽和原北市區、新市區8個縣(市、區)志稿,要加快修改進度,今年底前要送省終審。還沒有通過省級評審的望都、順平、博野、雄縣、滿城、淶水、阜平、安國和原南市區9個縣(市、區),要按照2017年底全面完成縣志編纂任務的工作目標,倒排工期,全面沖刺,絕不能拖全市、全省的后腿。
(三)抓緊啟動縣(市、區)綜合年鑒編寫工作。《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》規定,2020年實現省、市、縣三級綜合年鑒全覆蓋,我省要求2017年各縣(市、區)全面啟動年鑒編寫工作。目前,我市只有定興、徐水、安新、高陽、淶水、曲陽和唐縣7個縣編寫過年鑒,其他縣(市、區)都還沒有正式開展這項工作。編寫年鑒,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性資料搜集工作,也是全國、全省的工作要求,各縣(市、區)要高度重視,立即從人員調配、經費預算、啟動時間等方面,全面做出安排。要積極創造條件,今年能啟動的要立即啟動,明年必須全部啟動。
(四)做好《保定抗戰老戰士口述史》編輯工作。這項工作自去年12月份啟動以來,在河北大學大學生志愿者的積極努力和各縣(市、區)的積極配合下,克服種種困難,目前采訪工作基本完成。市方志辦要會同各縣(市、區)和河大大學生志愿者,切實加快采訪資料整理、口述史稿撰寫和審改工作,確保今年8月份完稿成書。
(五)做好市方志館升級建設工程。去年3月市方志館正式建成掛牌,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,效果不錯,對增強我市文化軟實力,深化保定歷史文化內涵和底蘊,發揮了積極作用。但是,無論從建館定位、功能發揮、空間布局、展廳擺布等方面,都需要全面升級。要緊緊圍繞把市方志館建設成為地方志和地情資料收藏展示中心、市情研究咨詢中心、地方文化對外交流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定位,組織召開一些座談會,多方聽取專家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,切實把方志館升級工程做好做扎實。
三、要努力加強修志隊伍建設
廣大地方志工作者承擔著傳承文明、記錄歷史、弘揚文化、服務社會的光榮使命。修志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,關系著每一部志書的質量,也關系著方志事業的興衰。必須高度重視隊伍建設、素質提升,要建設一支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獻、恪盡職守、鍥而不舍的修志隊伍。
剛才《蠡縣志》總編春芳同志的發言,大家不由自主的給了掌聲,這是對她發言的充分肯定,更是被她的敬業精神所感動。 “留得佳作苦上樂”,這句話講出了魯春芳同志的心聲,修志就需要這種精神。希望大家要靜下心來,安心、專心、細心,安心做方志工作,專心做方志事業,細心推敲每一個文字。要吃得下苦,守得住清苦、耐得住辛苦,不忘艱苦奮斗要耐得住寂寞,做文字工作、爬格子很辛苦、很清苦,挑燈夜戰的時候很多。推敲一個字、一句話,可能要用一天的功夫,很寂寞。只有耐得住寂寞,才能有所收獲。要樂在其中,歷史上有很多留下思想、留下字和留下書畫的人,我們修志工作者,是留下名字的人。留下佳作,樂在其中。除做到四要外,我們還要做到三個注重。
一要注重更新觀念。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時代、信息時代,資源共享、信息共享、合作發展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點,也帶給方志事業一個全新的開放空間,對方志編修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。地方志工作已不再是過去“與世隔絕”閉門編撰“歷史”了,我們必須更新觀念,牢固樹立開放修志意識,發揮全社會的力量,依靠社會“眾手”來修志。現代化的手段,QQ群、微信等,都可以運用到編志中來。市、縣兩級地方志辦公室要充分組織調動、利用發揮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檔案機構、圖書館、博物館、社科組織、民間團體等單位作用,引導社會各界更廣泛的參與到地方志工作中來,推進方志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。
二要注重創新機制。做任何事情,方法對路、事半功倍,方法不當、事倍功半。修志工作也是如此,必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工作機制。第二輪市志修了七年,進展不快的一個重要原因,就是沒有形成一套有機的工作機制。必須跳出習慣思維做法,勇于創新機制,重點在兩個方面下力量。一要高度重視做好志書的謀篇布局。現在很多地方對志書撰寫大綱重視不夠、研究不夠、把握不好,在篇目布局設計上缺乏“匠心”。一方面,站位不高,全局把握不好,沒有站在一市、一縣全局的角度寫目錄,而是在給市里、縣里的部門拉提綱,成了部門志了。另一方面,對一市、一縣發展歷程中的大事、要事把握的不鮮明,把這些大事、要事散在部門篇里寫,沒有體現出對全市、全縣的分量。這些都亟需修正。市和縣方志辦都要成立志書總纂編寫小組,集中力量、集中精力對市志和縣志的編寫大綱進行重新研究,要高站位、站全位,精心謀劃,科學設立。安國市介紹了這方面的經驗,大家都要向安國市學習,學習他們善于謀篇布局、善于精心設計。二要切實加強志書的本級評審工作。無論是市志,還是縣志,編寫工作都遇到兩個突出的問題。一是部門志稿送地方志辦公室審稿后,評審意見反饋很不及時,有的部門兩三年也見不到反饋意見。二是無論是市志稿,還是縣志稿,都是直接送省評稿,市本級專家評審環節沒有,直接影響了志稿的質量,也造成了志書編寫進度緩慢。因此,必須要增加市級審評環節。四月份,市里成立了市志市級專家評審小組,聘請了市里一些離退的老專家、老同志和一些在職的行家里手,加強市志稿的審稿工作。各縣(市、區)也要這么做。要變以往的集中成書再評審為分別成稿、分別評審,隨時成稿、隨時評審,邊評審、邊總纂,最后成書再送省評審。這樣志書的編寫就會既快、又好。
三要注重練好內功。就是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。人才隊伍素質是地方志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。人才輩出、人才濟濟,事業發展就能上臺階、上層次。目前方志辦隊伍整體年齡偏大、后繼人才不足很突出。要堅持老中青相結合,專業和業余、專職和兼職相結合,切實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。要建立健全分級分類培訓制度,加強對志書主編、地方志基層修志人員的專項培訓。要重視專業人才的選拔、引進和利用,采取多種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參加地方志工作。要發揮文化名人和退休的老同志的作用,發揮老同志的經驗優勢,做好“傳幫帶”。要在政治、工作和生活等方面,關心方志工作的同志們,為他們創優創好環境。方志工作的同志們,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、責任感,切實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,全面提高能力水平。要善于、勤于做好調查研究工作,切實了解、掌握、運用好第一手資料,使地方志成果接的住地氣、符合實際情況,貼的近時代、體現地域特色。
同志們,地方志工作承擔著為民族寫史、為時代立傳的職責使命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對地方志事業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高度,凝神聚力,創新發展,努力開創全市地方志工作新局面,為建設京畿強市、善美保定貢獻力量。